延续千年的传统节日——波罗诞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为波罗诞,即南海神诞,是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蕴含了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对其延续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诗为证:“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庙”(宋代刘克庄《即事》)。
俗话说“赶得好不如赶得巧”,如此盛会岂能错过?今天广外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研究生们要去南海神庙赶赶那令万人空巷的极具南国地方文化特色的千年庙会,要“吃个波罗棕,买只波罗鸡”,圆“今年游波罗,明年娶老婆”的心愿!
中外汉硕生们一大早就坐车赶往位于广州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果不其然,庙里人山人海,烟火鼎盛,热闹非凡,各种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下面让我们跟随汉硕生们的脚步,一同走进这千年神庙,感受这极具南国地方文化特色的千年庙会。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创建于隋开皇14年(公元594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祭祀南海神祝融而建,是我国古代历朝官方拜祭的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最古老、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庙,也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千百年来,出行的商人都会在此先拜海神,然后扬帆出海,远赴南洋、印度,直达西亚一带。在每年一度的“波罗诞”期,南海神庙周边地区乡民会延续着古老的拜祭南海神的民间传统和习俗,祈求国泰民安,海不扬波,出入平安。据考证,“波罗”梵语指“彼岸”,“蜜”指到达,“波罗蜜”即“到达彼岸”之意。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南海神庙为波罗神庙。
千年的守望——番鬼望波罗
来到南海神庙仪门,见其东侧有一尊黧面白眼、手搭凉棚极目遥望远方的塑像,即达奚司空像,关于这个塑像,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唐朝时,古波罗国(现南印度)有一使者经海路来华朝贡,回程时登南海神庙拜谒南海神祈求平安,并将从国内带来的两颗波罗树种子种在庙中,后因被这里的海面日出之壮美吸引而流连忘返,误了归国的海船,从此他天天立在海边手搭凉棚眺望,期盼有接他回国的船,久而久之,便立化在海边。当地人念他是来自番国的友好使者,将其厚葬,并奏请官府,封他司空一职,后来更按他立化时手搭凉棚、极目远望的样子,塑下一像,祀于庙旁。
这正是:扶胥浴日令游人着魔,有虔诚番客来自西域摩伽陀。他把友邦情谊深深传播,热情满腔种下波罗蜜树两棵。谁知他流连忘返把归航错过,立化海边变作“番鬼望波罗”。
共聚一堂——岭南民俗文化缤纷登场
四地水神齐贺寿,人们在大型仿古祭海仪式的巡游下一时间穿越时空,历史之书随着逆流的时光又重新翻回到千年前的那一页。“水神庆会”寄予了人们祈求岭南四大水神护江保堤、海不扬波庇佑航船平安的美好愿望。
浩浩荡荡的“五子朝王”,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行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体现了人民对民富物丰的追求。
未到花朝一半春,百花诞辰“花朝节”,是人们诗文会友、女子赏春拜花的日子,也是青年男女祈求美好姻缘的好日子。在连理树下系上同心锁,在姻缘树上投上许愿带,红豆树下执豆寄相思,期盼有缘千里来相会,千里姻缘一线牵。
用芭蕉叶包的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波罗粽”是波罗诞上的传统美食,每逢波罗诞,南海神庙附近社区的居民就会组织起来,齐聚祠堂共包粽子,用来祝贺节日赠亲送友,为节日营造了热闹喜庆的气氛,而且传说粽子的形状可以辟邪,吃的粽子越大,越可以保平安。
吃了波罗棕,来庙会朝拜进香的人们不会忘记买几只波罗鸡,这个“波罗鸡”可不是一般的鸡,而是一种人们把硬纸糊上泥做成鸡的形状再粘上色彩缤纷的鸡毛的神鸡,人们相信它能带来健康、好运与满盈的福气。据说,在每年售出的10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鸡会啼叫,谁买到它,南海神就会赐福给谁。快来试试你的运气吧!
走了一天,看了一天,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在这南海神庙这波罗诞庙会的见闻,就用一首小诗来作结吧:
一年一度海神节,
万人空巷前拜谒。
善男信女祈洪福,
惟愿开解心中结。
传统文化随处见,
古风民俗展人间。
百花闹春竞相艳,
玫瑰之约寄姻缘。
诗书雅会迎墨客,
扶胥浴日梦当年。
恰逢盛世逛庙会,
千年古刹换新颜。
(文字: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