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广外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2年7月毕业至今在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任对外汉语教师。刘畅气质高雅,亲切大方,第一次见面我已经被她完全吸引住了。
刘畅是山西太原人,本科也是在山西读的,说起到广外读书,她说这中间有着一段很长的故事。原来刘畅在高考时报考的是广外的意大利语专业,可惜因为名额太少,最后遗憾落选,没想到四年后读研的时候又重新回到广外,让她不得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
刘畅在广外读硕期间曾在广外留学生院、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做过兼职对外汉语老师,也去印尼智星大学从事过半年的汉语教学实习工作。她特别谈到在印尼实习的那段日子,她非常怀念那段时光,甚至有想再回到那个地方的冲动。她说,在印尼教书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困难,当地大学的领导、老师都很照顾她们,但是在印尼教中文跟在国内教中文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在国内教的时候,留学生们本身就处于目的语的环境,每次学完就可以运用,因此没有太多的口音,但是在印尼就很不一样了,当地的学生在说中文的时候大多都有口音,而且比较严重。除此之外,当地的学生接受中文的能力相对国内的留学生而言比较慢,学习周期也比较慢。刘畅还谈到印尼中文教材的问题,她认为不仅仅是印尼,国外的教材都存在过时、不符合教学原则、实用率低等问题,此外课程设置不太科学,师资方面亦存在很大的缺口。
图中穿红色衣服的是刘畅
谈到现在在中大的工作,刘畅脸上露出的是欣慰的笑容。虽然一开始进中大教书的时候有很多不适应,但是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更多的时候她很享受和外国学生们一起研修中文时的那种感觉。
图中右一为刘畅
当我问到刘畅各种中文课程的教学时,她说我们国家开设的每一门对外汉语课程要上好都不简单,口语课看上去貌似是最容易上的,但其实教口语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练到点子上去,很容易从一个小的语法点分散出去,因此这门课对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比较高。刘畅还谈到公认最难上的写作课,她说难上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和教材的编写有着很大的关系,教材中的范文都过于简单,很多时候学生都能写出比教材好很多倍的文章,因此很多时候写作课的老师都会用教材中的主题,但是内容范文等都是自己设计,同时鼓励学生写出文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刘畅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跟我分享了不少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说了很多让我颇有感触的话。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谁不是这样磨过来的”,希望我也能够学习她这种勇敢坚定、毫无畏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