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女孩巴利娜,如今是广外大在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说起她和汉语的渊源,那真是一言难尽。在俄罗斯,她居住的城市离中国只有八个小时的车程,有很多中国人住在那里。受环境的影响,巴利娜渐渐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在她看来,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非常有意思。上大学前,她的父亲建议她学一门外语。考虑之后,她选择了汉语。
上大学时,她学的是英语专业,同时也修了汉语专业的课程。在那个时候,她就学习了汉语语言学等较专业的课程。碰巧的是,中国的佳木斯大学和她所在的大学有合作。所以,她有幸作为交流生到佳木斯大学学习了两年半的汉语。这些都为她日后更深入地学习汉语打下了基础。
那么,她怎么会来到广外大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呢?她笑着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起源于一个哈萨克斯坦男生。大学毕业后,巴利娜来广州探访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街上认识了那个男生。他的汉语和俄语都说得非常好,正打算申请攻读广外大中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他虽然口语不错,但是汉字基础不好,在填写报名表时遇到一些问题。巴利娜协助他完成了那些表格,并陪同他一起来到了广外。在聊天的过程中,中文学院的老师觉得巴利娜的汉语说得不错,对她产生了兴趣,建议她也申请。最后,那个男生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入广外学习,而巴利娜却留了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回想起当初,巴利娜有些害羞地说,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她的汉语说得并不好。而且众所周知,汉语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那么,巴利娜是怎么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的呢?
她说,在课后,她喜欢看一些中国电影,也经常找中国朋友聊天,进步得很快。此外,她还有一个“独门秘籍”。这是她和她的一个外国朋友一起想出来的,主要内容是“找东西”。他们一起设定一些“目标物”,比如说空调、电脑零件等,然后乘公交车出去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会用汉语向中国人问路或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些东西,锻炼的机会就多了。一来二去,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强调说,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有目的地、更勇敢地开口说汉语。经过这样的锻炼,她的汉语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应付日常交际,并能翻译一些政治性的文章了。即使有时候不知道某个词怎么说,也可以用别的词来解释或代替。
如今,巴利娜已经在广外大学习了两个学期,完成了《中国文化》、《汉外语言对比及偏误分析》、《第二语言习得》、《高级汉语》、《汉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言要素教学》等多门课程。巴利娜表示说,假如这些课程放在俄语里,她理解和运用起来不难。但是因为她对汉语中的专业词汇积累得还不够,所以学起这些专业课来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她坦言自己面对困难从不言弃,而是会更努力地学习。
谈起硕士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她开心地笑了。她说,她非常喜欢这个班级。班上的同学来自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他们之间用汉语交流。在这里,她可以体会到文化上的差异,非常有趣。此外,中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班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师们都很努力地去尝试,试图摸索出更好的教学和管理方法。他们还经常就教学方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中文学院的外国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班是响应国家汉办的“外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计划”而开办的。对此,巴利娜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现在的中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很多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却苦于在本国找不到好的老师。开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班,培养外国本土教师,无疑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汉办的这个计划,给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机会,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最后,她表示说,因为喜欢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如果有机会,她想留在中国做一名教师,给在这里的俄罗斯人教授汉语。
图:巴利娜在广外附小实习时学生送给她的小礼物
(文字记者:何亦君 摄影记者:彭倩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