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理事张美兰教授,在腾讯会议上为我校21级汉硕学生做了一场题为《清末民初的海外汉语教材》的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从元代的域外教材引入,分别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老乞大》和《朴通事》谚解。同时,张教授还分析了汉语教材的大致面貌,包括近代汉语教材、本国教材、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教材特点。
随后,张教授详细讲解了域外的教材,包括东方邻国朝鲜、日本及琉球地区。第一,朝鲜汉语教材。张教授重点讲解了《老乞大》、《朴通事》以及《训世评话》的主要内容及用途,介绍了朝鲜明代教材《忠义直言》以及清代早期和晚期的教科书,指出朝鲜汉语教材风格过于单一,自学型系列教材多,沿用成分大,独创性弱等缺点。第二,日本汉语教材,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初级教材以语言训练为主;中级教材则将注意力转向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一些专业中国语;高级阶段则主要关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阅读。张教授还指出,到了明治时期,汉语教材在内容、口语、价值取向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汉语变成了向中国扩张的工具。《语言自迩集》对日本北京官话教材产生巨大影响,出现了许多由日本人编制的教材,如《亚细亚言语集(支那官话部)》、《清语阶梯语言自迩集》等。此外也出现了各个领域的汉语教材,包括商业、军事等。第三,琉球地区的汉语官话教材,包括《官话问答便语》、《白姓官话》、《学官话》、《广应官话》和《琉球官话集》五种。
接着,张教授着重介绍了西方欧美地区的汉语教材,并指出西方汉语教材主要以来华传教和外交为目的。张教授对传教士群体、外交官群体和海关洋员群体所用汉语教材的国别和重点进行了讲解,特别提到了《海关英华语言录》、《清文指要》、《官话类编》三本教材。张教授指出,海关洋员群体组织化程度很高,汉语学习功利性强,编写的汉语教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从各方面为晚清来华西方人的专用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汉语自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启发。
之后,张教授通过两个案例介绍了汉语教材是如何随朝代更替而发生变化的。第一个案例,张教授谈到,从《清文指要》到《语言自迩集·谈论篇》,用词和排列顺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谈论篇》被广泛运用于朝鲜和日本等国。《清文指要》满汉文本用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满文特征的消失。第二个案例是美国狄考文编著的《官话类编》,这是19世纪末美国在华传教士学习汉语官话的重要教材。张教授提醒同学们编写教材时可以参考狄考文编写的口语教材,注意自然科学等学科。最后,张教授结合一些词语例子,向同学们展示了《官话类编》的特殊之处,即兼收南北官话的异文资料,试图进行南北比较。
讲座末尾的交流环节,汉硕学生在线上与张教授进行了积极互动,其中一位同学向张教授提出“外国人在汉语学习中所使用的儒家经典类教材是用文言文撰写的还是用白话文撰写的?”的问题,张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她指出,这些经典部分是文言的,部分是白话的,还有一些是文白混杂的,外国人在学习时,一般先学白话再学文言。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张教授的讲座让大家对汉语教材的多样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主讲人简介】
张美兰,博士,现为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研究涉及禅宗文献语言、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近代汉语文献整理与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明清语言研究,出版《禅宗语言概论》、《<祖堂集>语法研究》、《近代汉语语言研究》、《<祖堂集>校注》、《明清域外汉语官话文献与语言研究》、《汉语双宾语句式结构、语义的历时研究》、《<清文指要>汇校与语言研究》、《<官话指南>汇校与语言研究》等专著12种。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
先后赴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日本爱知大学、日本青山学院、日本实践女子大学、韩国僧伽大学校、韩国海印寺佛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中正大学、台湾佛光山、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尼分校、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东哈萨克斯坦大学等地进行访学等学术交流活动。是国家重大招标课题《近代汉语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的首席专家。完成校级、省级、国家级多项科研课题。
图片、文字:陈钰 刘林鑫 谭苏莹 杨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