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文学(书法)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中国近代史博士后张典友副教授在我校北校区第二教学楼227室为中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外硕士生带来了主题为“中华思想文化与汉字、书法”的讲座。
讲座伊始,张典友副教授介绍了有关语言类专业的近况,提到了“跨界”的概念,告诫我们既要学好外语,更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张教授提出,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肌体,中华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心脏,中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细胞,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光彩。
接着,张教授通过一个个汉字的书写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生动地讲述了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分析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他强调,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信息和基因,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部文化史、一部思想史。
书写是汉字形成的原动力,是为汉字造像。书法更是一门“体大而虑周”的学问,包含艺术在内而比艺术要广阔得多。书法创作,必须使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即须文章自作,遵从文体要求,文从字顺;书风出新,通究字体演变,自立一格。张教授把这些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对张教授提到的一流文化、二流文化、三流文化等的差别有所疑惑,积极向教授提问,教授的讲解加深了大家的理解。
最后,针对海外汉语、汉字教学,张典友副教授对我们汉硕专业的学生表达了他的期许:我们应该不负时代所寄,不负历史所期,把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古今汉语和两门以上的外语,掌握国际汉语的转换,让中华思想文化和汉字都活起来,走向国际,为堂堂中华的文坛翰苑添上一脉春光。
主讲简介:
张典友,山东聊城人,文学(书法)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访问学者,郑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鲁理工学院兼职教授,许慎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
从事汉字学、中国书法、古代诗赋词联、中华思想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国家古委会项目等。出版专著《宋代书制论略》、编著《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16册)、编著小学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12册)《文选资料汇编赋类卷》(2册)等,曾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九届全国书法讨论会”二等奖。书法作品曾于中国美术馆、日本别府美术馆等展出,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二等奖等。
文字:李雪 图片:郭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