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李珈琪
实习单位: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孔子学院
说到牙买加,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一望无际的加勒比海?破了世界纪录的飞毛腿博尔特?富有感染力的雷鬼音乐?世界闻名的蓝山咖啡?对于我来说,在牙买加的这一年,一睹了加勒比海的靓丽风光,在博尔特餐厅品尝过美味的Jerk Chicken和独特的Appleton朗姆酒,习惯了每天从一杯醇正的蓝山咖啡开始,也曾伴着动感欢快的雷鬼音乐起舞,但如果你问我对牙买加最深刻的印象,我会说,是机场外那笔直壮观的海上公路。在牙买加的一切都是从这开始,也在这结束。
2015年1月28日,在长达近35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和彻夜候机之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我抵达了牙买加——如此陌生、截然不同的加勒比岛国。坐在前往孔子学院的车上,经过海上公路时,我看着车外一望无际的加勒比海和广州少见的蓝天白云,感受着一波波热浪的袭来,这才有了“啊,我终于来到这个国家了,要在这里开始不一样的一年”的真实感。
一、初来乍到,困难重重
熟悉牙买加的生活、工作比我想象得要简单,却也困难。在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教学情况和时差未调的状态下,我完成了在牙买加的第一节课。课后学生的反馈良好,让我对即将正式展开的汉语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实际上要做好这份工作比我想得困难多了。
身边不少朋友都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外汉语这个专业有什么好学的,只要是中国人都能教汉语”。这一年的工作经验证明了这句话绝对是错误的。第一节课之后的自信感并没有延续多久,我慢慢体会到在这里教汉语跟在国内的差别。牙买加人热情奔放、崇尚个性,他们厌恶一成不变、枯燥无聊的课堂,无论是成年人还是中学生都喜欢活泼欢乐的教学氛围。这成了我在牙买加进行汉语教学工作的最大的挑战。每天除了准备语言知识之外,设计游戏、研究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成了我课后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二、逐步调整,寻求方法
6月30日,孔院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班课程开始了,作为唯一留守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我理所应当地承担了暑期班的教学任务。我决心要抛开枯燥无聊的教学方法,尝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汉语。根据他们的建议,我适当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暑期班结束时,学生按牙买加的传统给我送了礼物篮子,他们跟我说:“李老师,你真的教得很好。我们很喜欢你。”
三、积累经验,战胜困难
伴随着新学期开始,我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去中学教汉语。我原以为这里的中学生会像国内大部分的中学生,初次见面会害羞,或者跟老师保持距离。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一见到我就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问了我很多很多问题,有跟中国有关的,有跟汉语课有关的,有跟我在牙买加的生活有关的。他们的热情友好让我放松了许多。大概是开了个好头的原因,之后在中学的每一次课都比较顺利,他们还主动提出要学习let it go 和jingle bell的中文版,学得非常起劲、非常认真。
下学期的大学的汉语课明显比上学期要顺利得多。配合课表的安排,只要是两个小时的课我都会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课堂活动或小游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让他们在游戏中投入到语言学习里。学生也会主动提出他们下节课想学的主题,我便针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些学生觉得汉字很难,我便找一些汉字小故事,或请从中国回来的学生分享学汉字的好方法。期末时,学生普遍反映下学期的课程既有趣又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课堂上的小游戏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汉语,他们在汉语课上不会觉得有压力。聆听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挑战中成长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总结在牙买加的这一年,那一定是“挑战”。一个人飞到太平洋彼岸是挑战,在陌生的牙买加生活是挑战,与文化完全不同的当地人打交道是挑战,适应当地学生的教学特点是挑战,融入当地风俗文化是挑战……对我自身来说,独自一人在国外生活一年更是大大提高了自己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历了伴随我成长的中国文化与截然不同的加勒比文化产生碰撞又调整适应的过程,与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既增长了见识又拓展了眼界。
2015年12月23日的清晨,我踏上了回国的旅途。还是从孔院开往机场的那段左拐右拐的路,还是来时的那条海上公路,还是高温不下的夏天,一切仿佛跟11个月前一模一样。但一年过去了,我在大大小小的挑战中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